PAL (逐行倒相) | Free WeChat Automated Like Robot | WeChat Marketing Robot | Automated Marketing Robot | BlueEyes Technology

PAL (逐行倒相)


PAL制式是電視廣播中色彩調頻的一種方法,全名為逐行倒相 (Phase Alternating Line)。除了北美、東亞部分地區使用NTSC制式,中東、法國及東歐採用SECAM制式以外,世界上大部份地區都是採用PAL制式。PAL由德國人沃爾特·布魯赫於1963年提出,當時他為德律風根(Telefunken)工作。

在1950年代,當時西歐正計劃彩色電視廣播,不過當時美規的NTSC制式本身已有不少缺陷,包括當接收條件差時,容易發生色相轉移(color tone shifting)現象,所以有人暱稱 NTSC 為 Never The Same Color(不會重現一樣的色彩)。為了克服NTSC制式本身的缺點,歐洲有需要自行研發適合歐洲本土的彩色電視制式,就是後來的PAL及SECAM制。而兩者圖像頻率同為50Hz,不同於NTSC的60Hz,適合歐洲本身的50Hz交流電源頻率。

PAL制式由Walter Bruch於當時的西德的德律風根公司設計,制式早在1963年面世,而英國廣播公司則是最早使用該制式的電視台,於1964年在其BBC2頻道試播,1967年正式開始全彩廣播,而西德則在1967年開始。國際電信聯盟在1998年正式在其出版物將PAL彩色廣播制式正式定義為Recommendation ITU-R BT.470-6, Conventional Television Systems。

「PAL」有時亦被用來指625線,每秒25格,隔行掃描,PAL色彩調頻的電視制式(576i)。它與525線,每秒29.97格,隔行掃描的NTSC制式(480i)不同,在市售的DVD一般都會標示NTSC或PAL制 。

PAL 發明的原意是要在兼容原有黑白電視廣播格式的情況下加入彩色訊號。PAL 的原理與 NTSC 接近。「逐行倒相」的意思是每行掃瞄線的彩色訊號,會跟上一行倒相。作用是自動改正在傳播中可能出現的錯相。早期的 PAL 電視機沒有特別的組件改正錯相,有時嚴重的錯相仍然會被肉眼明顯看到。近年的電視會把上行的色彩訊號跟下一行的平均起來才顯示。這樣 PAL 的垂直色彩解析度會低於NTSC 。但由於人眼對色彩的靈敏不及對光暗,因此這並不是明顯問題。

NTSC 電視機需要色彩控制 (tint control) 來手動調節顏色。這亦是 NTSC 的最大缺陷之一。

PAL 本身是指色彩系統,經常被配以 625線,每秒25格畫面,隔行掃瞄的電視廣播格式:如 B, G, H, I ,N。亦有PAL是配以其他解析度的格式:例如巴西使用的 M廣播格式為 525 線,29.97格(與NTSC 格式一樣),用NTSC 彩色副載波,但巴西是使用 PAL彩色調頻的。現在大部分的 PAL 電視機都能收看以上所有不同系統格式的PAL。很多 PAL 電視機更能同時收看基頻的 NTSC-M,例如電視遊戲機、錄影機等等的 NTSC 訊號。但是它們卻不一定可以接收NTSC 廣播。

當影像訊號是以基頻傳送時(例如電視遊戲機、錄影機等等),便再沒有以上所說,各種以"字母"區分廣播格式的分別了。這情況下,PAL 的意思是指:625 條掃瞄線,每秒25格畫面,隔行掃瞄,PAL色彩調頻。對數碼影像如 DVD 或 數碼廣播,制式亦沒有分別,這情況下 PAL 是指:625 條掃瞄線,每秒25格畫面,隔行掃瞄;即是跟 SECAM 一模一樣。

英國、香港、澳門使用的是 PAL-I。中國大陸使用的是 PAL-D、新加坡使用的是 PAL B/G 或 D/K。

電影一般是以每秒 24 格拍攝。電影在 PAL 制式電視播影時會以每秒25 格播放,播放的速度因而比電影院內或 NTSC 電視廣播加快了 4%。這種差別不太明顯,但電影內的音樂會因而變得高了一個半音。如果電視台在廣播時沒有加以調校補償,小心聆聽便會發現。

以下為採用NTSC制的國家(藍色)

採用NTSC制的國家

無線網路規劃建議

回答與建議

硬碟長壽十五招

回答與建議

關於影像分析的十件事

回答與建議

知識學院

蘊藏許多助人的知識與智慧。

關注知識學院